首页 聚焦 财经 产业 证券 股市 商业 民生 IPO 点评 English 手机客户端
首页/中证点评

1

叮咚买菜技术副总裁周祥军:技术驱动“破”行业内卷
2025-11-04

今年巨头纷纷下场押注即时零售打起价格战,在此背景下,各零售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发力点,应对日趋激烈的日常竞争成为关键。近期,在2025 中国零售创新峰会上,叮咚买菜技术副总裁周祥军发表主题演讲,深度拆解“叮咚买菜的 4G 战略与 AI Agentic 应用实践”。

  

       

技术全面升级:AI?赋能降本增效与用户服务

  

据周祥军透露,目前公司有一支近800人的产研团队,搭建了从新品审核、到仓验收、分拣包装、配送到用户服务与评价的“7+1”全链路数字化体系,使得每个环节在线上更透明。在此基础上,对涉及到采销全流程进行数字化的全面升级,促进上游生产更透明,流通周转效率更高,商品损耗更小,分拣配送更智能及更高的客户粘性和忠诚度。

  

“让商品离用户冰箱更近,保障新鲜度。”周祥军表示。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叮咚买菜生鲜周转周期降至2.1天,商品损耗率低至 1.5%,远远领先当前零售行业。正如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强调:“我们不做所有人的 75 分,要做少数人的 120 分,把服务品质做到极致。”

  

基于完善的数字化系统搭建,在新一轮业务升级中,叮咚买菜迅速引入AI 技术进行迭代。周祥军在演讲中提到,目前AI技术工具在叮咚买菜的商品运营、活动运营、日销出清和客户服务四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商品运营为例,AI工具可以实现商品信息自动化生产,不仅缩减了人工劳动,还使得商品建档效率提升500%以上,信息错误率下降 60%;此外,AI还可以通过分析商品历史业绩数据,生成站点维度出清策略,提升出清效率进而提升毛利率。据周祥军透露,叮咚买菜出清率提升1.8%,毛利率提升6%。

  

在用户服务上,AI可以提供个性化食谱推荐和健康饮食建议,还可以实现VoC洞察与服务升级。以今年5月叮咚买菜上线的AI智能饮食管家为例,其具有个性化对话、饮食记录、菜谱推荐、营养建议、语音定制餐食等功能,一系列功能叠加可以构建健康消费闭环。这也意味着,叮咚买菜正在从购物平台转化成用户的家庭健康饮食管家。

  

       

4G?战略落地:“好”心智“破”价格内卷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全链路管控商品、提升了叮咚买菜的运营效率,也促进了用户服务进一步升级,让用户可以在叮咚买到优质新鲜的商品,体验到良好的售后服务,而这也为叮咚买菜的4G战略奠定了基础。

  

今年年初,叮咚买菜在内部提出“4G 战略”,即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其核心是摒弃价格战,专注品质化发展。

  

“疫情让消费者更关注健康与品质,大家逐渐认可‘吃’这件事上的一分钱一分货。”周祥军表示,叮咚买菜早年也曾强调 “最快 29 分钟送达”,但随着 “快” 成为行业标配,叮咚买菜选择转向 “好” 的深度挖掘,甚至下架了宠物食品等非核心品类,集中资源打造核心优势。

  

       

为推动战略落地,叮咚买菜实施了两大关键举措。在组织架构上,将原商品中心拆分为 10 个独立事业部,由核心高管直接分管,实现从商品开发到运营的全链路管控。在资源配置上,调整 APP 流量分配与考核指标,不再单纯追求 GMV,而是向品质倾斜,APP内也上线了寻味中国、澳洲直达、低GI等7大核心专区,提供来自全球的差异化好商品。

  

4G战略落地以来,叮咚买菜将来自山东东营的黄河口大闸蟹、宁夏泾源黄牛肉和云贵川等各地特色农产品、特色小吃等搬到线上,好商品丰富度不断提升,战略成效全面显现。以低GI专区为例,2025年5月,叮咚买菜上线低GI专区。截至9月,专区商品数量增加至70支,其中仅冷藏冷冻主食类低GI商品的种类也从之前的1个增加至目前的9个,极大满足了控糖用户对主食类商品丰富度的强烈需求。

  

从站内整体数据来看,在商品端,叮咚买菜今年上半年内淘汰 4000 余个普通 SKU,“好商品” 占比提升至 40%;在平台的新用户中, “好用户” 占比达 80%,复购率高达 94%,远超大盘 65% 的复购水平。未来,叮咚买菜还将坚持用技术提效率,用品质破内卷,让美好的食材能像自来水一样,触手可得。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本站仅供信息保存,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修订!
点赞
编辑:中证
中证新闻网
中证新闻网
中证点评更多

今年巨头纷纷下场押注即时零售打起价格战,在此背景下,...[详细]

2025年10月16日,艺龙酒店科技高级副总裁、艺龙酒店科技...[详细]

民生经济更多
中证新闻网
科创板块更多
热搜汇聚更多
  • 合作: 商洽与内容纠错联系方式
  • Email:894204689@qq.com
  • CopyRight@2008-2024 中国证券新闻 All Right Reserved

    工信备案号:备案号京ICP(备)15095275

    中国证券新闻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