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光伏产业正经历一场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发展的深度调整。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与惨烈价格战构成的“内卷”迷雾,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战略定力与生存智慧。在这场严峻的行业洗礼中,隆基绿能(601012.SH)以其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向市场递交了一份彰显韧性的答卷。
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9.15亿元,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达181.01亿元,并成功实现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减亏,累计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减亏约48%。这份在逆势中取得的业绩,清晰地勾勒出隆基绿能独特的破局之道:拒绝参与低水平的“价格战”,转而通过坚定不移地推动BC(背接触)技术商业化、持续深化全域降本增效、以及构建全球化高端市场战略,成功构筑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与“财务防火墙”。从业绩的企稳回升,到BC产品在全球高端市场供不应求的价值凸显,隆基绿能正以自身的实践,为整个行业穿越周期、迈向以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业绩韧性凸显,战略定力锚定价值航向
财报显示,2025年1-9月,隆基绿能实现营业收入509.15亿元,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减亏,累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减亏约48%。这一积极趋势早在半年报中已初露端倪: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为25.69亿元,但较上年同期已大幅减亏26.61亿元。细分至第二季度,受益于国内光伏市场强劲的抢装需求以及公司主要产品成本的持续下降,单季营业收入环比增长约40%,净亏损环比收窄21%,并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和毛利率的转正。毛利率回升,费用管控见效。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提升至4.89%,较第二季度的1.85%环比改善3.31 个百分点,反映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成效显现。前三季度累计资产减值损失为20.6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第一财经注意到,为应对行业挑战,隆基绿能深入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体系,通过多举措管理创新与降本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实现较快下降,期间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资产减值损失也同比大幅减少。期间费用管控持续见效,第三季度销售、管理、财务三费合计12.51 亿元,占营收比重约6.91%;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5.1%,管理费用下降22.3%,研发费用下降16.8%。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现由负转正,这验证了其精细化现金流管理的成效,为企业稳健运营提供了持续的流动性安全保障。结合超过513亿元的雄厚货币资金储备,隆基绿能展现出了穿越行业低谷所必需的强大财务韧性与战略纵深。
钟宝申曾表示:“对于业绩改善,最核心的依然是提升BC产品结构的占比以及场景化产品的占比。如果两个占比提起来,经营局面就能改观,这就是目前的总体策略。”他透露了具体数据以支撑这一判断:公司二季度的BC二代产品由于产能爬坡供给的限制,销量只有两个多吉瓦,而到四季度的目标是超过10个吉瓦,“在产品结构占比里面差距非常大,占比提升后,对企业的盈利会有直接的影响。”
BC技术破局,差异化产品力驱动价值创造
当同质化的PERC、TOPCon产品在价格战的泥潭中挣扎时,隆基绿能前瞻性布局并全力推动的BC技术路线,已然开辟出一片“风景这边独好”的价值蓝海。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对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发展”核心理念的践行。
隆基绿能的BC技术已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性能优势。目前,公司量产的BC二代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4.8%,良率稳定在97%以上。其推出的HIBC组件更是将量产效率推至25.9%,功率突破700W,成为全球效率最高的工业化光伏产品之一,代表了当前光伏技术的顶峰。技术的领先性直接转化为了市场竞争力。董事长钟宝申在分析BC技术的盈利前景时明确指出:“(BC二代)毛利率目标目前是比TOPCon高10%,这是两者的显著差异。”
这一目标的设定,源于BC技术本身的高价值属性以及持续的成本优化潜力。随着铜川、西咸等地区BC二代产能的逐步投产和产能爬坡,规模效应与工艺改进将共同驱动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为公司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优的盈利水平。钟宝申透露,“明年总体规划上,BC产品的占比应该会到50%。”这意味着公司的产品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将成为绝对主力。
BC技术的优势并非局限于单一市场或特定场景,其价值在于全方位的提升。
钟宝申对此有着深刻的洞察:“BC在全场景都是有优势的,只是在不同场景会有区别:用在分布式场景,它既有节约屋顶资源的优势,以及可靠性和美观等,这些优势结合在一起,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更大,分享的收益比例也会多一些;在大型地面电站,溢价空间幅度会低于人工成本比较高、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地区。”
这种全场景优势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权威实证的支撑。近日,拉美知名第三方技术咨询机构Empower Engenharia完成了一项针对巴西市场不同发电技术的组件性能分析。该研究位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一个总装机容量达467.3MW的项目,当地年辐照量超过2000kWh/m2,但年均温差极大(11.1°C至40.8°C),对组件的热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构成严峻挑战。
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C二代技术的Hi-MO 9组件首年等效满发小时数达2193小时,较标准尺寸与超大尺寸TOPCon组件分别高出2.30%与2.34%。
此外,得益于BC技术优异的低衰减特性,在25年运行周期内,Hi-MO 9的发电量优势进一步扩大至3.45%和3.59%。此前,来自全球权威机构Enertis Applus+、IPVF等知名技术服务机构的分析,也无不同样证实了BC产品在单瓦发电及LCOE方面的显著优势。
在应用端,隆基BC组件同样高歌猛进。第一财经注意到,公司近日成功签约上海电力奉贤海上光伏项目,将供应400MW基于BC技术路线的组件,并已率先启动供货。值得关注的是,上海首批海上光伏项目的开标份额全部采用BC技术路线。这凸显出该技术在高湿、高盐雾等复杂海洋环境中的卓越耐候性、发电效率和可靠性优势,是对其全场景适用性的最有力背书。
另据多家第三方机构数据,隆基的BC组件在国内市场较TOPCon产品溢价9%-13%,而在对品质、品牌和长期可靠性更为敏感的欧洲市场,溢价能力尤为显著:工商业场景溢价达35%,户用场景溢价更是高达114%,进一步构筑了以高价值、场景化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较强的溢价能力,使得BC产品基本摆脱了恶性价格战的漩涡,成为公司业绩改善的“关键引擎”。2025年1-9月,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全球化渠道、品牌优势,BC组件累计销量达到14.48GW,占组件总出货量比重近23%。其中,HPBC2.0产品产销量实现环比快速增长,量产效率达24.8%。
2025年上半年,公司BC组件销售国内市场占比约55%,海外市场占比约45%。董事长钟宝申透露,“BC产品在欧洲市场具有明显的溢价优势。随着隆基HPBC2.0技术产品产能攀升,公司计划进一步提升BC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比例。”这种高质量、差异化的出海策略将有助于企业持续提升盈利能力,避免陷入“低端锁定”的陷阱。
隆基绿能深知,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其根源在于深层次的供需失衡与非理性竞争。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隆基积极建言,呼吁通过构建健康产业生态,共同推动行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飞跃。
精准把脉“内卷”成因与出清路径
光伏行业的“内卷”,本质是供需的严重失衡。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援引数据深刻揭示了行业的困境:“光伏产业因为过去几年的需求高增长,持续高景气导致投资建设大量同质化的产能,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025年一季度,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整体净亏损达125.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274.3%。”这种过剩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同质化产品上,像先进的BC技术基本摆脱了恶性的价格战。”
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部分企业为维持现金流和市场份额,采取“以价换量”策略,推动了价格快速下跌。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清理部分落后产能,但也导致全行业盈利能力崩溃。
董事长钟宝申在谈及产能出清时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去产能的出清路径还不算特别清晰。”他进一步分析道,“出清”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齐步走,大家都降低开工率,“但这种不是出清,是为了维护市场供需平衡,避免过度内卷。”因此,他认为,出清依然要回到另一个方向,即“要通过技术进步、鼓励先进,让落后的产品和产能退出,这样才符合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原则,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事实也是如此,“内卷”的本质一是供求关系失衡,总会有企业短期为求生存或者求市场规模降价销售;二是招投标法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低于市场价的违法投标畅通无阻。因此,解决内卷的出路不在于“拼价格”,而在于“拼技术”,通过技术升级,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支持更高效率和安全可靠性更高的差异化产品打破同质化竞争僵局。
基于对产业的深刻洞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性的破局方案,旨在推动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比如,以标准引领,建议设定明确的技术门槛以淘汰落后产能。比如,2025年设定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标准为≥23.5%,达到该标准的组件才允许国内销售或出口。通过高质量要求制定光伏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引导市场使用高效优质产品,让低质、低效产品无法留在市场。
再比如,改革招标机制,重塑市场规则。通过严格执行《招投标法》,杜绝低于成本价投标的违法行为。同时,推动国央企在招标中从“最低价中标”转向“综合评标”,提高技术门槛、增加效率与可靠性评分权重,重视长期价值。建议建立“高质量组件白名单”,起到扶优扶强的效果。
光伏行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在无序扩张和低价内卷中消耗未来,还是携手迈向以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隆基绿能已经用其连续减亏的财务数据、供不应求的BC产品和清晰理性的行业倡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营收超509亿元的规模实力,到BC技术在多场景价值的不断凸显与权威实证,再到对行业健康生态的积极构建,隆基绿能展现出的不仅是一家企业在行业周期中的复苏韧性,更是一个行业领军者的远见、担当与格局。
正如其核心理念所坚持的——“以技术创新驱动市场发展”,隆基绿能正以其强大的BC技术产品矩阵作为利刃,驱动自身穿越周期,也牵引着整个中国光伏产业打破“内卷”魔咒,实现从“制造高地”向“创新高地”与“价值高地”的华丽转身。这条价值回归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无疑是通向产业可持续未来与全球能源转型胜利的必由之路。
CopyRight@2008-2024 中国证券新闻 All Right Reserved
工信备案号:备案号京ICP(备)15095275
中国证券新闻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