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锅圈”,2517.HK)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在家吃饭第一股,发行价5.98港元。这也是坤元资产自成立以来FOF生态圈累计收获的第62家IPO企业。
8年时间,锅圈从河南走向全国,从零到1,最终成功上市,突破“万店”,营收超70亿元,成为消费行业在家吃饭赛道最大的独角兽。近期公布的多项数据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消费模式的变化,消费回升使得国内需求对经济复苏的贡献显著提高。坤元资产高级合伙人就此表示,将继续赋能有发展潜力的优质新消费企业,为中国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民企力量。
锅圈在港交所成功IPO
7年万店 打造中国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龙头
锅圈始于2015年,在河南郑州成立。2017年,第一家零售店在郑州开业。作为领先的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品牌,其提供即食、即热、即煮和预制食材,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各种餐饮场景下“好吃方便还不贵”的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1日,锅圈零售店已突破万家,遍布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及乡镇。而此时距离2017年第一家线下零售店开业,仅过去不到7年的时间,发展之快令业界瞠目。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22年在家吃饭餐食产品零售额计,锅圈在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3%;按2022年零售额计,是中国最大的家庭火锅及烧烤品牌;按零售店数目计,截至2022年底,在中国建立了最大的提供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的零售店网络。
万店规模之下,锅圈收入和毛利也均开启狂飙模式。从2020到2022年,大疫三年下其总收入分别为29.6亿元、39.5亿元及71.7亿元。毛利则从2020年的3.2亿元增至2022年的12.4亿元。并于2022年扭亏为盈,2023年仅前四个月净利润就超过1.1亿元。
此外,在中国消费行业风云变幻的时代,锅圈的投资机遇早已被资本洞察。尤其在2019年至2022年,其完成了多轮融资,融资额近30亿元,投资方包括不惑创投、IDG资本、三全食品、天图投资、物美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和企业,这也彰显了投资机构和市场对锅圈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
竞逐万亿新蓝海 助力扩内需战略
锅圈之所以一路狂飙,对应的是扩内需战略下居民消费趋势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目前,百姓的用餐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在家做饭、餐厅堂食、外卖及在家吃饭餐食产品。2018年以来,中国餐饮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7.8%,2022年市场规模达93,151亿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方式及消费模式的变化,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已经成为一种新兴餐饮选择。尤其在3年疫情之后,在家吃饭赛道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包括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及即配食材,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营养、美味、卫生及高效的要求,已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用餐选择。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149亿元大幅增长至2021年的2,90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26%;预计2027年将达到9,400亿元,2022年至2027年,在家吃饭餐食产品将成为中国餐饮业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
作为锅圈较早的投资机构、坤元资产FOF伙伴,不惑创投创始合伙人李祝捷曾在2022年《恒心·七日谈》直播栏目中曾表示,“中国1,000户以上的社区有18万个,2,000户以上的社区有9万个。如果2,000户开一家锅圈,这样的社区有9万个,万店时代,新消费的投资价值具有巨大潜力。”
坤元资产高级合伙人也表示,锅圈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甄选质量高、价格低的优质食材,还通过规模效应、数字化赋能等实现了部分优质原材料的独家供给,形成了规模越大、商品越物美价廉的核心竞争壁垒。
作为专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坤元资产始终与国家同频共振,围绕国家战略进行布局,深耕行业赛道龙头企业。截止到目前为止,坤元资产FOF生态圈在新消费领域已布局80余家企业,除了锅圈(2517.HK)、同程旅行(0780.HK)、极米科技(688696.SH)等成功上市的企业之外,也不乏如简爱、马记永等潜力企业,二者均曾荣获2022年度“投中榜—中国新消费产业最佳投资案例TOP10”。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恒昌宏观经济研究室学术顾问宗良博士在2023恒昌财富论坛·沈阳站上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特别是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内需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
扩内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而消费是最终需求,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展望未来,坤元资产将发挥专业机构优势,链接生态圈优质资源,深度赋能新消费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为中国经济运行注入持久动能。
CopyRight@2008-2024 中国证券新闻 All Right Reserved
工信备案号:备案号京ICP(备)15095275
中国证券新闻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