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难于登天的古道之上为何古柏成荫,郁郁葱葱成就一片翠云之廊?千百年寒来暑往,日月更替,这片翠云廊见证了怎样的人文盛景、山川变迁?
古柏成群结成千山翠幕,苍云沉浮孕养蜀道奇观。由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精心策划制作播出的纪录片《翠云廊》已于CCTV-9播出,用5集的内容细述千年蜀道上的翠云廊,再现其前世今生,以及与之共生的生态、文化与文明。在这档纪录片的第一人称探寻视角下,翠云廊千年风华所成就的生态之美、文明底蕴得以被弘扬,也得以与更多观众实现情感上的交互。
生态之美彰显家国风貌,翠云廊上有大国气象
纪录片《翠云廊》以5集篇幅为古蜀道上的翠云廊作传。这是古蜀道上的一串明珠,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为中心,呈人字形三线分布:北至昭化,西至梓潼,南至阆中,绵延数百里。在这边古柏丛生的树群聚集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之美、灵动之美正悄然上演,诠释着铭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古柏成群处有和谐之美。片中对翠云廊和古柏的前世今生做了细致梳理,自战国时期作为“行道树”栽种于此,其中年龄最大的柏树已有2000多岁。但成群的古柏并非孤零零地存在于翠云廊的道路两旁,他们在人类的种植下生根、成长,亦能够作为保护路面、标记里程、指明方向之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修栈道的“战备树”。
《翠云廊》对这份和谐美的呈现,在于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悠久传统,也在于从古至今以自然为友、以自然为师的人文风貌。
翠云绿廊中有灵动之美。正如《翠云廊》片中所呈现,古柏历经数千年,仍然郁郁葱葱绵延不绝,显露出灵动与活力的生命美感,与数千年来的养护密切相关。这一奇观的背后,是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历代官民对古柏的各项保护举措。一棵棵千岁高龄的古树的成长,是古时官民互相监督的制约保护,也是现代背景下“一树一策”的科学保护措施和深入人心的生态理念的推广。
这份灵动之美自数千年前跨越而来,由无数守护者接力浇灌而成,既是一幅体现家国风貌的生动画卷,也是记录生态保护经验传承的岁月史书。
《翠云廊》所观察、讲述的,是这条古蜀道、古柏林和谐之美,也是因时因地守护生态文明的古今智慧。这份大道至简的东方智慧在片中得以交汇,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向观众们缓缓陈述。翠云廊之上,勤于保护,千年生养的生态之美在彰显着家国风貌,也在广阔的天地诉说着属于这片土地的大国气象。
文明底蕴源自文化传承,翠云廊上有华夏风韵
回眸过去,着眼未来,一个文明的底蕴并非倏然建立,而是在历史的长久洗礼中由无数细节孕育而成。文化的传承便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翠云廊》的纪录视角对准的是翠云廊的前世今生,讲述的是发生在这片绿荫古蜀道上的千年过往和雨雪风霜,更是驿、铺密集的实用性质解读,古蜀道对文化、商业的影响以及史家、诗家的轮番登场。这份华夏独有的人文风韵历久而弥新。
翠云廊古蜀道见证了蜀地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历史。《翠云廊》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带领观众身临其境般体验了一名“铺兵”的工作日常。铺兵奔波的这条翠云廊,是金牛道的一段,也是连接川陕最重要的一条路。为了快速有效地传递公文,历朝历代都选择在这条路上,密集地设置了驿站和急递铺,每一二十里一铺,三四十里一驿。一份份或急或缓的文书资料自这条道路通往全国各地,勾连起了政务通畅与文化交流的桥梁。
翠云廊区域的人民因蜀道而兴,因蜀道而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性情气质都受到了古蜀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既有不同文化风格的古物器件,也有古往今来人们开窟造像的佛教文化遗存。南北文化的交融,民生性格的爽朗,巴蜀艺术的繁荣,都与这条蜀道有关。
而在史家与诗家的笔下,翠云廊这段古蜀道上的一串明珠更是绽放着夺目璀璨的光辉,照耀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和底蕴。唐玄宗的赋诗,李白、杜甫、陆游等人的创作,经由《翠云廊》的内容复现再次与观众见面。这种文化传承带来的自豪感与深刻感属于每一名观众,也属于整个华夏民族集体意识中的一部分。一条古道,一片绿廊,《翠云廊》所呈现和讲述的并非一段段刻板的历史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人文脉络。经由纪录片的方式,这段记录的影像和这些讲述的文字从数千年文明中汲取生命力,展现了华夏文明的动人风韵。
对《翠云廊》这部纪录片而言,于细微精妙处窥见历史长河中人类刚健质朴的生存印迹是首要目标。但在探索与记叙的同时,为观众从一个历史美、文化美、生态美的侧面角度打开窗口,创建一个新颖有趣的观察视角同样是其发力的方向。通过这种方式所看到的片中景观,更加蒙上了一层由历史美所渲染,由文化美所雕饰,由生态美所优化的真实滤镜。
从高标准要求中要质量,从高品质作品中赢口碑。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始终秉持严格且积极的创作标准,用心打磨每一部作品,竭力呈现技术、艺术相融合的优质内容。正如《翠云廊》的制作播出所传递的经验那样,体现中华文化、体现生态文明、体现艺术审美的好作品始终为人们喜爱,也永远扎根于脚下这片创作的土壤。
CopyRight@2008-2024 中国证券新闻 All Right Reserved
工信备案号:备案号京ICP(备)15095275
中国证券新闻版权所有违者必究